石家莊市2022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 實施方案
為認真做好2022年全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改革,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維護招生秩序,營造良好教育生態,促進教育公平,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方案。 一、繼續堅持“公民同招”政策 深入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規定,繼續執行“公民同招”政策,即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在規定時間內“同步登記報名、同步開展錄取、同步注冊學籍”。任何學校不得通過任何形式提前摸底爭搶生源,堅決杜絕以任何形式的提前招生、掐尖招生。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繼續堅持“公民同步、屬地負責、計劃管理、隨機派位、穩定有序”的工作原則,納入審批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全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統一通過“石家莊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服務系統”(登錄市教育局網站http://sjzjyj.sjz.gov.cn/鏈接進入)(下同)進行報名,嚴格落實公民同招要求。未被民辦小學、民辦初中錄取的適齡兒童、少年,由相關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據其戶籍和家庭住址等情況,統籌安排到公辦學校就讀,符合房戶一致原則的學生按照片區就近入學。 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采取線上報名和線下登記報名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具體有以下四類情況: 第一類情況是持續推進公辦“小學入學網上信息采集”改革試點工作。按照“統籌謀劃,試點先行”的思路,2022年選取18所公辦小學(長安區4所、橋西區4所、新華區4所、裕華區4所、高新區2所),利用“石家莊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服務系統”擴大“小學入學網上信息采集”改革試點工作范圍。 第二類情況是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之間小學畢業生跨區升入公辦初中的,以及其他縣(市、區)小學畢業生跨入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就讀公辦初中的,需要登錄“石家莊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服務系統”進行線上信息采集。 第三類情況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選擇在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就讀公辦小學一年級的,需登錄“石家莊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服務系統”進行線上信息采集。 第四類情況是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在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就讀公辦小學一年級(除18所改革試點校外)和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小學畢業生升入本區初中一年級的采取線下登記的方式進行,由其父母持身份證明、家庭戶籍證明、合法常住固定住所證件等有關材料,小學到片區所屬學校登記報名,初中由區教育局統一組織辦理相關手續。 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符合上述入學條件的適齡兒童、少年擬報名我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必須同時在家庭住址所屬片區報名公辦小學或公辦初中,其中符合第一、二、三類情況的適齡兒童、少年同期必須以線上方式報名家庭住址所屬片區的公辦小學或初中;符合第四類情況的適齡兒童、少年同期必須以線下登記的方式報名家庭住址所屬片區的公辦小學或初中。自2022年起,報名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以及報名第一、二、三類情況的適齡兒童、少年,“石家莊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服務系統”將根據家長所提供的信息,自動核驗所涉及的《房屋所有權證》或《不動產權證書》(規劃用途須為住宅)、居住證等信息。 其他縣(市、區)報名入學方式由各縣(市、區)教育局確定,原則上小學采取登記入學,小升初可結合農村學區實際,采取登記或對口直升方式入學。山區教育扶貧工程項目小學對口直升項目初中。其他縣(市、區)之間跨縣(市、區)升學的,由轉入縣(市、區)教育局查驗小學生綜合評價手冊、戶口簿、符合條件的《房屋所有權證》或《不動產權證書》以及《石家莊市小升初跨縣(區)轉學證明表》(見附件)后辦理。 二、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辦法 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規定,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招收的本地戶籍適齡兒童、少年,全部由就近入學方式確定。除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以及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依規調劑外,各公辦學校不得招收片區外的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招生辦法具體如下: (一)合理劃定公辦學校招生范圍 各縣(市、區)教育局要建立義務教育階段常住人口學齡兒童摸底調查制度,加強生源分布情況分析,按照“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的總體目標,根據本行政區域內適齡人口數量和分布狀況、學校布局、學校規模、交通狀況等因素,為每一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合理劃定招生片區范圍。片區劃定要綜合考慮新建小區、插建小區、廉(公)租房等特殊情況,要做到“無縫隙、零死角、全覆蓋”。片區劃定后應在一段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確需調整時,要邀請同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相關單位代表和家長代表參與,進行審慎論證,對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和風險進行評估,制定工作預案,積極做好宣傳,確保社會穩定。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建設的義務教育學校應辦成公辦學校,對已有住宅小區配套建設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經協商一致、條件成熟的轉為公辦學校,也可通過政府購買學位方式繼續辦學。政府購買的民辦學校免費學位,按照公辦學校劃片辦法統一招生。 (二)有序確定招生入學對象 1.足齡原則。2022年小學一年級入學的適齡兒童需年滿6周歲(2016年8月31日之前出生)。 2.屬地原則。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少年由戶籍所在地縣(市、區)教育局負責安排入學。其中,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戶籍適齡兒童、少年,由合法穩定居住的實際住址所在區教育局負責安排入學。 3.房戶一致原則!皠澠猩、就近入學”是指適齡兒童、少年戶口隨父母雙方或一方(或其他法定監護人,下同),且戶口和住址符合戶籍管理有關要求,即戶口、住址和父母的《房屋所有權證》或《不動產權證書》(規劃用途須為住宅)相一致。不符合上述條件的,由縣(市、區)教育局根據適齡兒童、少年家庭實際情況和各學校學位情況調劑安排入學?h(市、區)教育局要綜合考慮戶籍、住房等因素,合理確定各類情況的調劑順次,形成一套相對科學的入學分配具體辦法。 4.穩定居住原則。適齡學生在校就讀期間應保持家庭實際住址相對穩定,每處住址原則上小學每六年、初中每三年只能安排一個家庭的適齡兒童、少年按招生片區就近入學,各縣(市、區)教育局要制定具體管理辦法,各學校要做好登記,并建立相關檔案。共有房產不作為就近入學的依據(適齡兒童、少年父母的共有房產除外)。 5.人性化原則。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一方為獨生子女,且該適齡兒童、少年隨父母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處落戶,常年同住,無戶口遷移史的,可依據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獨生子女一方)的房產按招生片區就近入學。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戶籍無房家庭,在非戶籍區單獨承租并實際居住,且租賃房屋在住房租賃監管平臺登記備案,其適齡子女可在居住地所在區接受義務教育,由居住地所在區教育局調劑安排入學。 (三)簡化優化報名入學手續 各縣(市、區)教育局及各學校要按照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要求做好招生組織工作,優化報名程序,分時段分區域驗證,避免人員聚集,確保招生報名、驗證、入學報到等各環節安全有序,其中預防接種證明不作為入學報名前置條件,可在開學后及時要求學生提供。同時,要本著便民、高效的原則,信息非必要不提供、非必要不采集,應當采集學生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及家長姓名、聯系方式等必要信息,嚴禁采集學生家長職務和收入信息。信息采集工作應在招生入學時一次性采集,不得利用各類APP、小程序隨意反復采集學生相關信息。繼續簡化證明材料,列出材料清單,提前向社會公布。招生報名時,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實際辦理程序復雜繁瑣且有關單位無法證明的、可通過與其他部門信息共享獲取相關信息的證明材料,原則上一律取消。 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等五區學生家長因義務教育招生需要開具《無房證明》的,可由教育行政部門匯總后統一核查,無需到大廳自行辦理。 三、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辦法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工作堅持“公民同步、屬地負責、計劃管理、隨機派位、穩定有序”五項原則。 (一)明確招生工作組織實施主體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工作由審批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實施,與當地公辦學校招生同步啟動、同期進行、同步注冊學籍。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或行政審批部門審批設立的民辦學校(以下簡稱“縣管民辦學!保,招生工作由審批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實施。按照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屬地管理原則,市教育局或市行政審批局審批設立的民辦學校(以下簡稱“市管民辦學!保┱猩ぷ饔蓪W校所在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實施。 (二)科學確定招生范圍和對象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優先滿足學校所在縣(市、區)學生入學需求,所在縣(市、區)招不滿且審批機關為市級及以上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行政審批部門的,經市教育局批準,可以在審批機關管轄區域內適當跨縣招生,不得跨設區市招生。民辦學校招生范圍內,本地戶籍適齡兒童、少年和依法取得居住證的隨遷子女均可報名。小學招生對象需年滿6周歲(2016年8月31日之前出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列入失信被執行人的子女不得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三)嚴格招生計劃管理 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核實本地區民辦義務教育學;巨k學條件和達標情況。要根據核準登記的辦學層次、辦學規模、辦學條件、招生范圍和國家規定班額,提出年度招生計劃,報主管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定,并報市教育局備案,向社會公布。對基本辦學條件不達標、專職教職工數量不足、招生規模擴充過快、存在大校額大班額、校名不符合要求的學校,督促整改到位,并根據相關標準控制辦學規模、核減招生計劃,確保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具備辦學條件或經整改仍不合格的,依法依規進行處理,直至責令其停止辦學。招生計劃一經確定,必須嚴格執行,未經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和市教育局同意,不得擅自調整招生計劃。主管教育行政部門要在“河北省學籍管理服務平臺”中,為民辦學校設置招生計劃數,學籍注冊前逐一核實學校班級數和班額等情況,確保招生計劃剛性執行。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民辦學校招生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城鎮小區配套學校、一貫制學校直升以及其他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情況,在學校招生計劃中分類單列?h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做好單列計劃的審核與監管工作,單列計劃招生名單必須面向社會公示不少于五天,接受社會監督。有寄宿條件的民辦學?砂醋咦x、住宿等分類設置招生計劃。受當地政府委托,承擔了部分片區義務教育責任的民辦學校,按公辦學校入學辦法接收所承擔片區范圍內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免費接受義務教育,符合此類條件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再通過隨機派位方式錄取。九年一貫制和十二年一貫制民辦學校在籍小學生,以學生自愿選擇為前提,小學直升初中。一貫制民辦學校直升報名錄取工作納入電腦隨機派位系統進行,先于其他非一貫制民辦學校招生工作進行。當一貫制民辦學校小學報名直升人數小于或等于初中直升計劃時,應全部直升,剩余招生計劃采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招生;當小學報名直升人數大于初中直升計劃時,采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確定直升結果。已經通過校內直升被初中學校錄取的小學生,不得再報名參加我市其他民辦學校招生。2020年(含)以后入園的幼兒不再享有幼兒園直升民辦小學資格。 (四)公布學校招生簡章 民辦學校要制定年度招生簡章,內容包括學校辦學概況、辦學特色、招生范圍、招生計劃、收費標準、招生咨詢電話等,報主管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后,通過“石家莊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服務系統”統一向社會公布。 (五)規范報名派位錄取程序 全市民辦學校招生統一通過“石家莊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服務系統”進行報名。民辦學校不得自行組織招生報名,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提前預報名,私下預錄取結果一律無效。每名適齡兒童、少年可填報1所學校作為第一志愿,并可選填1所學校作為第二志愿。雙(多)胞胎子女填報信息時,家長可申請“雙(多)胞胎綁定”參加電腦隨機派位,雙(多)胞胎派位將產生一個派位結果,如派位錄取,則組合綁定的雙(多)胞胎均被錄;如派位未錄取,則組合綁定的雙(多)胞胎均不錄取。報名結束后,主管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聯合民辦學校對報名信息進行審核,確定符合條件的有效報名信息。當第一志愿報名人數小于或等于學校招生計劃時,予以全部錄;當第一志愿報名人數超過學校招生計劃時,采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確定錄取結果。按學生的第一志愿未招足計劃數的學校,剩余計劃數按學生的第二志愿采用電腦隨機派位方式進行招錄。隨機派位工作由主管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確保網絡環境安全穩定的條件下組織進行,不得由學校自行組織。隨機派位過程實行一次性序號排位,對每個報名學生進行排序,排在招生計劃數以內序號的學生確定為錄取學生。隨機派位過程應邀請紀檢監察部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中小學教師代表、學生家長代表等參與監督,實行全程錄像,鼓勵引入公證機構參與監督,確保隨機派位過程公平、公正、公開。 通過第二志愿仍未在所在地縣(市、區)招滿的且審批機關為市級及以上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行政審批部門的,剩余計劃由所在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經市教育局批準,可在審批機關管轄區域內適當跨縣進行補錄,但不得跨設區市招生;審批機關為縣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行政審批部門的民辦學校,不再進行補錄。補錄報名方式及辦法參照首次報名流程,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六)公布招生錄取結果 隨機派位結果(含錄取學生信息及每個報名學生派位號)由主管縣級教育行政部門通過“石家莊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服務系統”及時向社會公布。被錄取的學生應在隨機派位結果公布兩日內到學校報到,由學校核驗學生戶籍或居住證等證件后辦理入學手續。如發現學生及家長偽造證件、虛假報名的,取消該生入學資格。任何民辦學校不得拒絕接收符合報名條件,經電腦隨機派位確定錄取且在規定時間內報到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未報到且未向該校說明原因的學生,視為放棄就讀機會。因此產生的空余學位依據一次性隨機派位結果序號依次補錄,不再組織第二次隨機派位,第一志愿后補序列中被第二志愿錄取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在補錄范圍。通過隨機派位方式,未被民辦學校錄取的適齡兒童、少年,由相關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據其戶籍和家庭住址等情況,統籌安排到公辦學校就讀,符合房戶一致原則的學生按照片區就近入學。被民辦學校錄。ê回炛浦鄙皢瘟杏媱潱┑粓蟮交驁蟮胶蠓艞壢雽W的學生,由相關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公辦學校招生情況,調劑到相對就近的公辦學校就讀。民辦學校最終錄取結果(包括隨機派位結果和其他單列計劃招生結果)由主管縣級教育行政部門通過“石家莊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服務系統”統一向社會公布,注冊學籍的學生名單應與公布的錄取結果一致,不得“增加”“替換”。 四、招生工作要求 (一)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權利 1.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各縣(市、區)要嚴格落實《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定,切實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控輟保學從動態清零轉向常態清零。全面落實縣(市、區)長、教育局長、鄉(鎮)長、村長、校長、家長、師長(班主任)等“七長”控輟保學責任制。要以縣為單位,在摸清底數基礎上,重點調查并標注外出適齡兒童、少年、農村留守兒童、孤兒、重病重殘兒童、特困供養兒童、貧困家庭兒童、未登記戶口少年兒童等,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建立健全縣、鄉、村、校四本適齡兒童、少年入學臺賬,對于疑似失學輟學兒童、少年,認真做好勸返復學工作。為建檔立卡脫貧家庭(原建檔立卡戶)和易返貧致貧家庭(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學生建立專門臺賬。充分利用“石家莊市義務教育控輟保學監測平臺”,做好學生輟學情況動態監測,及時更新失學輟學兒童、少年臺賬,認真做好勸返復學工作,切實做到義務教育有保障,確保適齡兒童、少年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不失學輟學。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的,其父母應當向戶籍所在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或行政審批部門)提出申請,提供縣級及以上醫療單位出具的身體狀況證明,批準后方可緩學。對無正當理由未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加大行政和司法勸返力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家庭義務教育保障工作,建立搬遷家庭適齡兒童、少年入學需求和周邊學校學位供給臺賬,切實滿足搬遷家庭適齡兒童、少年入學需求。 2.嚴查非法辦學行為。各縣(市、區)要認真排查并嚴厲查處社會培訓機構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堅決杜絕適齡兒童、少年入教入寺不接受義務教育。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或造成輟學,情節嚴重或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門追究法律責任。 (二)保障特殊群體受教育權利 1.做好隨遷子女入學工作。根據《河北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縣(市、區)要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學校接收為主”的原則,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具體辦法,堅持以公辦學校為主,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隨遷子女入學,公辦學位不足的地區,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安排在民辦學校就讀,確!皯氡M入”,凡不能有效保障隨遷子女就學的縣(市、區),不應全面推行“小班化”教學。簡化優化入學流程和證明材料,確保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應入盡入,不得隨意提高入學門檻,不得要求隨遷子女家長提供不必要的證明材料,嚴禁要求隨遷子女家長提供計劃生育證明、超過正常入學年齡證明、戶籍地無監護人證明,依法保障每一位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按照市教育局等六部門《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石教〔2015〕59號)有關要求,對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由居住地所在縣(市、區)教育局調劑安排到公辦學校就讀。學校不得向隨遷子女收取有別于本地戶籍學生的任何費用。設村的縣(市、區)要針對縣域內大量農村戶籍人口轉移到縣城務工居住后,其隨遷子女選擇在縣城就讀的實際情況,以“合法穩定居住、合法穩定就業”為基本條件,制定專門的招生入學辦法,規范這部分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學校要實行隨遷子女與本地戶籍學生混合編班、統一管理,加強對隨遷子女的教育管理服務,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凡戶籍不在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的進城務工隨遷子女(戶籍在井陘礦區、藁城區、鹿泉區、欒城區的除外)有意愿在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公辦小學入學的,以及戶籍不在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的非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小學畢業生有意愿升入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公辦初中的,均通過“石家莊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服務系統”進行報名。報名成功后,家長需打印并攜帶平臺生成的信息表及驗證通知單,按要求進行現場驗證。各縣(市、區)要進一步規范對隨遷子女入學材料的審查,嚴格審核戶籍證明、居住證、住房證明、務工或經商證明等“四證”。堅持程序規范,對弄虛作假者,一經查實,不予辦理入學登記。2022年入學的隨遷子女,其家庭住房證明、父母雙方的務工經商證明、適齡兒童少年及監護人的居住證須在6月15日前取得。 戶籍在井陘礦區、藁城區、鹿泉區、欒城區,在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穩定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須提供父母在以上五區購房并在該房產實際居住的相關證明(《房屋所有權證》《不動產權證書》或購房合同),由實際住址所在區教育局調劑安排入學。 2.保障殘疾兒童、少年等接受義務教育。將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納入當地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整體工作統一安排。殘疾兒童、少年在入學條件、入學流程等方面要與其他適齡兒童、少年同等對待;其入學年齡和年限應當與普通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入學年齡和年限相同;必要時,入學及在校年齡可以適當提高。要積極推進融合教育,優先采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方式,就近安排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應安排在本轄區的特殊教育學校就讀;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需要專人護理的,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通過提供送教上門或者遠程教育等方式實施義務教育,并納入學籍管理;根據屬地管理原則,由殘疾兒童、少年戶口所在地的普通學;蛴僧數亟逃姓块T指定的學校為重度殘疾學生實施送教工作;對于入學安置有爭議的,由縣級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對其接受義務教育的能力進行評估認定,按照“一人一案”原則,提出入學安置意見,明確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方式和具體就讀(送教)學校,做好教育安置,做到應入盡入。要對照疑似失學適齡兒童核查和勸返復學工作中核查出的因殘失學兒童名單,連同當地殘聯部門提供的適齡未入學殘疾兒童、少年名單,確定送教上門對象。在兒童福利機構被收留撫養的孤兒,由兒童福利機構持相關證明材料,到機構所在地縣(市、區)教育局指定的地點辦理入學手續。流浪乞討適齡兒童、少年,由救助管理機構持相關證明材料,到機構所在地縣(市、區)教育局指定的地點辦理入學手續。 3.落實華僑、港澳臺籍和國際學生入學政策。華僑子女回我市接受義務教育按照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教育部《關于印發<關于華僑子女回國接受義務教育相關問題的規定>的通知》(僑文發〔2009〕5號)執行。持有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的港澳臺居民隨遷子女,由實際住址所在縣(市、區)教育局調劑安排入學。依據《河北省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規定》和市教育局《關于加強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前,須到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備案,未備案學校一般不得招收國際學生。備案學校名單等情況另行發布。 4.落實高層次人才子女教育優待政策。按照《石家莊市人才綠卡(A卡)管理辦法(試行)》、《石家莊市人才綠卡(B卡)管理辦法(試行)》和《關于構建縣(市、區)人才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試行)》等文件要求,認真做好我市人才綠卡持有人適齡子女入學和轉學工作,并在“石家莊市人才綠卡信息管理平臺”上及時記錄。 |